当前位置: 首页> 远大医院 > 医院新闻 > 正文

协同诊治明路径 多学科合力促康复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康中心开展典型病例多学科讨论

2025-06-30 15:03:51    字体大小【小】【中】 【大】

进一步规范心脏康复中心建设,持续提升临床管理与康复服务质量,近日,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康中心以强化培训教育为抓手,全面落实三会制度,积极推进多学科协作诊疗机制,推动心康中心向高质量、标准化发展不断迈进。

 图片1.png

本次会议由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张雅君主持,副主任田力办公室主任肖巧霞心康中心医生苏春霞、全石磊、王梦亚及团队所有成员,康复师陈伟晴、药剂科主任沈玉雪、营养师熊吉露等多学科成员共同参与围绕功能评估、康复路径、药物管理、营养支持等多个维度,中心组织开展了专题学习,进一步促进团队专业能力融合与协作效能提升

本次病例为一名诊断为亚急性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p分级Ⅳ级室壁疾病形成的患者,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频发室性早搏等心血管问题,同时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高血压3级、高尿酸血症及既往脑梗塞史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挑战极大,亟需多学科协作明确后续诊疗路径。

多学科参与,共同厘清重点与对策

在病例讨论中,来自心内科、康复科、药剂科多位医生充分交流意见,结合较新指南与临床实际,从病情评估、治疗策略、康复计划及营养支持等角度逐一提出专业建议

图片2.png 

心内科副主任田力依据2024年心力衰竭指南指出,该患者属于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病因诊断为: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建议进行药物治疗的优化,在急性期稳定后继续优化四联药物治疗,控制收缩压、心率等重要指标,并密切动态观察介入治疗的较佳时机,严格评估血运重建的风险与收益。

 图片3.png

药剂科沈玉雪主任从药物安全出发,提出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建议,并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抗栓治疗与抗生素选择上的剂量调控、联用注意事项作出详细补充,用药精准与安全并重。

康复师陈伟晴提出采用四级康复阶梯法,并结合心肺功能综合训练,强调呼吸重塑、有氧与阻抗训练的结合使用,助力患者早期改善运动耐力与心功能恢复。

营养师熊吉露围绕患者的营养评估重要问题与矛盾点,指出蛋白摄入需求与肾功能负担的冲突、液体及电解质管理复杂、多项代谢指标异常等问题。她提出分阶段营养干预方案,包括限钠限液、蛋白精准供给、低嘌呤低脂、富含维生素但控制钾离子的饮食策略,营养支持与基础疾病之间的动态平衡。

汇总讨论聚焦重点,明确下一步方向

在总结发言中,张雅君主任指出,该病例代表性强,病例报告医生提供现病史,各种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过程比较清晰、此患者高龄合并症多,存在诸多治疗矛盾点,需要多学科会诊解决的重点问题和明确病例讨论的目的。该患者心衰的急性期治疗效果已初步显现,后续康复、营养、药物等多线并进的管理措施,将对患者全周期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张主任特别提到,根据2025年较新版血管重建指南,该患者是否进行血运重建应遵循3原则——Dynamic(动态病情变化)、Deficit(心肌缺损程度)、Disability(功能受限程度)综合判断,结合患者合并症及肾功能状况,慎重决定冠脉造影与介入时机,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共识。

同时,针对心衰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张主任强调,遵循专家共识制定的四步康复计划——包括运动引导、日常活动训练、血栓预防及呼吸功能改善,不仅可改善患者近期状态,更有助于降低远期与再入院风险。

通过专题学习和病例讨论,不仅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理念,也为中心内部持续优化诊疗路径、规范会诊机制提供了。我院心康中心将以此次系列会议为契机,继续深化“三会”制度落实常态化,完善培训闭环机制,促进跨专业团队协同配合,打造一支专业、务实、协同的心康团队,推动我院心衰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为患者生命质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