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举办心脏康复护理培训 助力患者全面康复
为进一步提升护理团队在心脏康复领域的专业水平,推动临床护理与康复理念的深度融合,近日,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举办以“心脏康复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系列培训活动。护理部主任瞿静、心康中心主任张雅君主持本次活动,心康中心组员及相关护理团队参加。此次培训围绕心脏康复护理、运动管理、心理处方及营养干预四大模块展开,内容全面、案例丰富,体现了我院在心脏康复多学科协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培训中,心康中心张雅君主任系统介绍了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理念与评估路径到管理体系,系统阐述了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要点,讲解了心脏康复护理的现状和趋势。
首先,她指出,心脏康复护理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康复,而是一套涵盖疾病宣教、生活方式干预、用药指导、运动处方、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的综合措施。通过这一系列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率。
随后,张主任结合临床实践,重点介绍了护理团队在康复过程中的具体任务,逐一讲解了护理团队在康复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疾病认知;通过合理用药和随访治疗安全;根据科学评估制定个体化运动与营养处方;并辅以心理干预和家属支持,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坚持康复。
在运动管理环节,康复科华子渊结合Ⅰ期至Ⅲ期心脏康复分期的不同特点,详细解读了运动功能评估方法及运动处方的制定与执行。通过六分钟步行试验、肌力与平衡功能评估,护理人员能够更科学地把握患者的运动耐受度,合理制定符合FITT原则的运动处方。同时,培训还强调了护理团队在运动处方执行中的监护作用——既要运动安全,又要激发患者积极性,真正做到康复训练的全过程陪伴与监督。
在营养管理部分,护理部熊吉露讲解了心康患者的营养筛查和评估,结合心血管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科学的营养支持与饮食干预方案。培训中明确了能量、蛋白质及液体管理的具体标准,并结合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需求,通过个体化的饮食处方和动态评估,帮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维持较佳营养状态,提升治疗效果。
三病区肖巧霞医生则围绕“心脏康复中的心理处方指导”进行了专题讲解。她指出,心脏康复不仅是身体的康复,更是心理与情绪的康复。通过科学的心理评估工具,可以及时识别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心理处方的关键在于建立信任关系。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共情沟通,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陪伴他们走出焦虑与恐惧。同时要注意沟通方式,避免使用“别想太多”之类可能加重心理压力的负面话语,而应采用积极支持、正向引导的表达方式,让患者在交流中感受到理解与支持。
此外,她特别提出了风险预警与转介机制的重要性。当发现患者的情绪问题已严重影响治疗,护理团队应立即向主管医生或心内科医生报告,由医生进行更专业的评估和药物干预;对于复杂或紧急的个案,还需及时请临床心理科或精神科会诊,借助多学科的力量形成合力。
在总结环节,心康中心张雅君主任从工作目标和质量管理两个维度,对心脏康复护理的发展方向作了深入阐述。
她指出,心脏康复护理的阶段性目标非常明确:根据冠心病康复治疗与护理时间中国专家共识,心脏康复可分为三个阶段:Ⅰ期以病房早期康复为主,Ⅱ期在出院后继续康复干预,Ⅲ期则着重长期维持与巩固。不同阶段目标各有侧重,但重要都是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功能、改善生活方式,终实现回归社会与提升生活质量。
在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方面,张主任强调,只有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才能保障心脏康复的疗效与安全。医院已建立起一套覆盖结构、过程和结果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医院制定了详尽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到跌倒等风险,都有规范的处理流程。
此次培训不仅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专业知识的更新与能力的提升平台,更促进了运动、营养、心理等多维度康复理念在临床中的落地实施。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心脏康复体系建设,助力更多心血管患者重获健康与活力。